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 全国招聘公告 > 教学面试 > 湾区文化新名片,首届广州设计三年展开幕

湾区文化新名片,首届广州设计三年展开幕-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发布时间:2024-01-22 15:38:22来源: 152102

"有温度的存在——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开幕式现场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有温度的存在——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于1月17日正式开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领导,部分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国内外各个艺术和设计机构的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以及文化界、新闻界和社会各界人士数百人到场见证展览的开幕。

在开幕式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杨树,广东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总策展人王绍强,本次主题展策展人维姬·理查森,社区项目/平行展策展人胡智义,参展艺术家代表马岩松分别致辞。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专门为展览开幕发来了祝贺视频。

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中国)担任总策展人,维姬·理查森vicky richardson(英国)、又一山人(黄炳培)(中国香港)、李德庚(中国)、王乃一(中国)担任主题展策展人,胡智义joseph foo(马来西亚)担任社区项目策展人。

展览以“有温度的存在”为主题。主题展邀请来自约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组设计师、艺术家参展,向观众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有“温度”的设计,解析和呈现当下智慧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样本,促进当代设计及文化创意在中国社会长足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及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强有力的能量。

大理洱海生态驿站,孟凡浩(中国)& line 建筑事务所,2022年;dali erhai lake ecological rest station,meng fanhao(cn) & line studio,2022

除主题展外,还有资料文献展,以及多个社区项目/平行展,共同聚焦设计的人文关怀。资料文献展以“时间印象”为主题,呈现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共同探讨设计的现状与背后的文化价值;社区项目及以“社区·设计”为主题的平行展,将展现其中沟通和基层行动的力量,希望以此激励更多个人和社区通过设计推动教育和变革。

展览期间,主办方将为观众带来系列的学术讲座、导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公众提供更深入了解设计的机会。展览将展出至5月31日。

“让广州温度,不断影响世界温度”

在开幕式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杨树指出,作为国内专注于综合性设计的研究型三年展,此次展览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设计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探讨当下及未来设计研究观念、设计发展以及社会价值的契机,影响带动整个区域的艺术生态的发展,从而让广州的温度,不断影响世界的温度,让世界的温度,持续提升广州的温度。

主题展策展人维姬·理查森致辞时说,“广州设计三年展”对她以及对所有海外嘉宾而言,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它标志着在过去几年交流受到限制的困难时期之后,海外设计界与中国设计界重新再次建立了关系,共同应对挑战;没有任何方式能替代可触摸的实物展览,也没有虚拟的方式能替代面对面的交流。

据总策展人王绍强介绍,“有温度的存在”这一主题源于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及对设计本质的重新审视。在当代语境下,设计作品中的“温度”日益重要。“温暖的设计”不仅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还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精神诉求与情感共鸣,增加人们对设计作品的亲和力和认同感。

凳子的可塑性,元木大辅 (日本),2019年;breakability of the stool,daisuke motogi(jp),2019

作为广州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盛事,“广州三年展”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双/三年展”之一,也是广东美术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已成功举办七届。2024年,广东美术馆守正创新,重磅推出“广州设计三年展”,也是国内首个以艺术博物馆形式研究设计、推广设计的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世界搭建艺术与设计的桥梁,构设理论与实践的枢纽。

多元化、国际化设计呈现探索精神

开幕式前后,国内外设计师、国内设计类高校代表以及艺术家进行了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国际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表示,他高度认可“有温度的存在”这一主题,他始终以温暖的心来进行设计。学术界代表、前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表示,“有温度的存在”切合当前设计与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

许多设计师认为,“广州设计三年展”仅仅是一个开始,他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项目将逐步展开,比如胡智义表示,在今年农历春节后,他将在广州继续社区项目/平行展的参访和调研。维姬·理查森则表示,在湾区筹划更多中欧设计合作项目和参访将列入议事日程。

展厅里,参展作品布置就绪,来自各国的大量设计实物和模型,以及影像作品,展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设计风格。展场设计独具特色,有的观众进入互动区,感受“设计的温度”,并争相在作品前拍摄,留住观展时刻的灵感与对美的感受。

海洋之椅,a.a.murakami工作室,2010年,图片由a.a.murakami工作室提供;sea chair, a.a.murakami, 2010. image courtesy of a.a.murakami

除了在广东美术馆主展场以外,本次展览还包含分散到城市各个角落的超过20个社区项目,有些是针对街区改造的、有些是探索乡村的、有些是关怀弱势群体的,其策展精神延续了广东美术馆对三年展的基本定义,“尤其是对问题意识的探索,艺术精神的重塑以及对边缘问题的理解。”总策展人王绍强说。

王绍强表示,希望此次展览能进一步拉近大众与设计的距离,传递“温暖的设计”,力求为设计创作者提供探讨当下及未来设计研究观念、设计发展以及社会价值的平台。

行业大咖共话“有温度的设计”

在开幕活动期间举行的设计大会上,汇集了国内外众多的设计师、策展人和学者,大家围绕“有温度的存在”这一主题,从不同领域不同维度分享了多项前沿案例和设计思想,探讨如何在保持人文温度的同时,诠释设计作为生命空间的公共责任和向社会提案的设计与教育。

“有温度的设计”是指什么?主题展策展人之一的维姬·理查森表示,“温度”一词充满了启示,也拓展了我们对于人性的思考。她向大家介绍了去年刚离世的法国建筑大师蕾尼·加尤斯特(renée gailhoustet)的设计理念。上世纪60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巴黎开始出现住房危机,加尤斯特在巴黎郊区设计了一批公共住房,并提供了可自由建造空间的结构,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性融入建筑设计,具有前瞻性地打造了一批社会保障型公寓。加尤斯特被视为社会住房的先驱者,也可以说是思考“设计的温度”的先驱,因为在她的哲学里,建筑不是混凝土和钢筋的组合,只有当人住进去以后的房子才真正地完整,是人给了建筑以生命。

参展建筑师马岩松说,“建筑和城市空间是能够解放人的,或者让人至少意识到自己独立观念的存在,这是我对所谓‘温度’的理解。今天的建筑不只停留在功能性和好不好用。当然,当下确实还存在着不好用、非人性的设计,比如盲道前面是一个悬崖等等,但即使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依然是不够的,我们对建筑设计应该有三个阶段性的期待,一是给人以温柔、二是让人更自由、三是让人更有想象力。最后一点是当下中国城市特别缺少的,也是设计可能做到的。”

苏州博物馆,贝氏建筑事务所(美国),1978年至2019年;suzhou museum,pei architects(us),1978-2019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指出,“设计”是一个由日本人创造的外来词,随着新文化运动,中国才有了“设计”这两个字。发展至今,在当下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情况下,用“技术美学”这个方式来表达“设计”的含义可能会更准确。从高校的设计教育出发,韩绪还指出,当下设计学科要解决的问题是重建设计的人文,加强设计的核心基础研究。“设计师们往往是实践为先,一会做乡村振兴,一会做未来城市,一会做新社区,一会做新医疗,那边又做新娱乐……设计的主心骨到底在哪里?或者设计依靠的基础学科到底在哪里?很多的学科是有基础学科,比如化学就是化工的基础学科,化工经常要从化学里面提取营养,但设计没有所谓的核心基础研究。”

人们常说“设计以人为本”,但似乎好设计总是很昂贵。设计是有阶级属性的吗?真正服务于所有人的好设计是什么样的?本届展览推出了围绕社区项目的平行展,深入社区基层,展现“设计为民”的理念。

参展设计师、来自香港的余志光介绍了他们的“绿在区区”计划。这是一个与政府合作的社区废品垃圾回收项目,他们设计的垃圾回收中心十分洁净、敞亮、时髦,一改人们对垃圾站“脏乱差”的印象,让人们更愿意主动前往,他们还细致研究材料,以减小玻璃瓶丢入回收桶的噪音等等。同时设立激励措施,参与分类回收将获得“点数”,可以兑换油米卫生纸等生活用品,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真正让绿色生活扎根社区。

乡村项目,也是本届展览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参展建筑师刘克成分享了自己上世纪八十年代做乡村建设的经历。当年,他对陕西乡村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调研,并由此意识到乡村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如果说城市是高度组织化的设计,乡村则是以一个有机的渐进的方式逐步被建立起来的。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发问自己,我们对农民的生活需求自知多少?我们是否真的能够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去替农民想问题?”他认为,乡村建设应该是一种陪伴式的设计,设计师得先把自己融入乡村,以乡村的节奏、乡村的需要为导向,设计师应该更像一个咨询者、辅助者,而非主导者。同时,他对那种到乡村里去“撒野”,觉得乡村是一个没有被组织化的社会,或以运动的方式大张旗鼓、急风暴雨式来做乡村振兴的方式持反对意见。

同样有乡村工作经验的泰国建筑师查朋·春鲁迪表示,自己在乡村项目中不会先去看建筑物,而是先和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沟通情况,了解当地建筑物的角色是什么,从一个整体最系统的观念出发去理解建筑物。因此,他认为21世纪的建筑师需要非常博学,不单是建筑学的知识,还必须在生态学、文化学、农业上面成为专家,这是和老一代的建筑师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近年来,openai、chatgpt的出现对设计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对此,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提出了两个ai:一个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一个是artistic intelligence(艺术智性),两者需要同时存在,设计师也需要与人工智能协同共处。今天,设计已经深度参与到社会所有的领域,它的重要性在于不仅仅做了一些美学上的“奇技淫巧”,人类真正的智性和不甘于现实的改造力、创造性,都将由设计来最终落实完成。

教学面试

网站地图